摘要: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的立体交互,它包括评价目的的多维、评价主体的多维、评价客体的多维、评价方法的多维。构建师生、生生、校家、学校与社会的网状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制度及评价运行机制的建设,实现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的多维交互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多维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级目的、评级方式、以人为本、过程性评价
一、构建中职生数学学习多维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评价还是沿用普通中学的模式,特别是数学等文化课,基本上没有变化。可是中职与普通中学培养的目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思维习惯等品质都有很大的差别,再用传统的普通中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来评价中职生,会存在很大的弊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应该是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在过去传统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会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缺乏同伴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缺乏自信力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严重的会因为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缓慢跟不上评价要求而放弃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使数学学习任务完不成。改革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对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人格培养都至关重要。通过评价体系的转变,使中职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建构建中职生数学学习多维评价体系非常重要。二、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1、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
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几乎只限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全部评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意识,有时会存在严重的偏差,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2、评价的内容较为片面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通常只局限于知识层面上,并且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比如仅凭一个期末的数学试卷考试成绩,就断定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对于难以量化的内容,如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情绪态度、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相对忽视。
3、评价方法单一
多数评价方式还仅凭一张试卷成绩,顶多加一些平时的提问成绩,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也忽视了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进行与之相应的评价。
4、评价的目的不明确
有很多评价的目的不明确,为评价而评价。也就是说只要给学生分清三六九等,体现出了学习实际水平就行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学生的优劣,而是要注意学生的发展过程及状态,要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激励指导作用。
三、构建中职生数学学习多维评价体系的原则
1、目的多样化并存与侧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教育评价目的的研究中发现,有的评价目的是看评价目标达到的程度,把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如泰勒目标导向评级模式。有的是把模糊教育目标变为具体可操作且可进行评价的目标。而斯克星芬提出了目标游离式评价。他认为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除了收到预期的效应外,还会产生“非预期效应”。他强调,这种非预期效应的影响,有时是很重要的,而在目标中得不到反映。我们的学习评价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以区分优劣为目标,为实现教育管理和选拔人才为目的,如升学考试和各种大赛;一个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性学习评价,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评价体系挖掘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潜力;再有就是以改进教学模式为目的,为教学决策服务的学习评价。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种评价目的,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应该相互结合,但应侧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性学习评价做为目的。
2、主体的多样化原则
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指评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保证课堂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必须保证评价主体构成的客观性。传统的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主体是数学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了对一个学生的评价结果。现代教育理念中的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其评价主体是多维和立体的。评价者包括直接任课的教师,也可以是相互了解的同学,也可以是自己(自己更了解自己),也可以是家长(家长比较了解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是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等。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同学、本人、家长、学校领导等的组合。
3、评价客体的多样化原则
评价的客体指的是“评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评价的内容。评价客体的多样性是为了避免评价学生的“唯分论”。评价的客体不仅是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包括学习的技能、方法、过程,也包括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只有评价客体的多样化才能客观的评价出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认知态度、行为习惯、情感变化、意志品质、协作能力。
4、过程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仅仅要个结果,而是重视评价的过程。评价应该是一种对学生动态跟踪、反馈、调整、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指标影响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评价的意义不在于发展的结果,而在于评价作用的发挥过程,要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激励导向作用。
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原则
评价方法不能只通过笔答试卷这一种方式,因为它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状况和发展变化等。评价方式应该是个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笔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学生互评、自评、家长给孩子的成长记录等。恰当的课堂学习评价方式,才能促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能使学生有效的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四、构建评价体系的多为交互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描述反映评价对象在各方面的状态,以实现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所以应该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的立体交互。它包括评价目的的多维、评价主体的多维、评价客体的多维、评价方法的多维。构建师生、生生、校家、学校与社会的网状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制度及评价运行机制的建设,实现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的多维交互评级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张建强 《中职学生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的构建》 233网校论文中心
2、王军 《数学学习中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考试与评价 2011年07期
作者简介:金玉国 ,男,理学学士学位,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督导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职数学教学和教学督导。